隨愛飛翔 陳美齡

要細說陳美齡(Agnes),是跨年代的歌手、演員、作家、大學教授、教育家……正如她早前在港舉行的演唱會主題「美麗人生半世紀」,她半世紀的人生經歷豐富多采,要如何作身分定位?可能連她也說不清,而她的發展、視野,恍若一切隨緣,但還是歸於一點,就是為「愛」而為。不過若問甚麼是美麗人生?她可斬釘截鐵地回答:做好事!

首先恭賀陳美齡今年11月獲得香港都會大學頒授榮譽大學院士榮銜,以表揚她的卓越成就及對社會的重大貢獻。多年來,陳美齡東奔西走的生活忙過不休,近年因為母親年事已高,多了留港看望母親,今次舉行30年來的香港首次大型演唱會,期間她如常無間地工作,在網上與各界開會、做直播講座、出席新書發布等活動。能夠相約在她港島半山的家中訪問是非常難得,她的家滿是宮庭式的裝置,以金色為主,窗簾、梳化、壁爐及飾櫃等以歐式設計,佈置雅致舒適。

今年她在香港舉行「美麗人生半世紀演唱會」,環星娛樂老闆及音樂團隊在音樂室為她慶祝66歲生日。

甘入險地助受難兒童

要與一臉甜美笑容、態度隨和的陳美齡打開話閘子一點不難,話題可以多不勝數,今次就以「愛」作開始吧。談到她在一個電台訪問中說,自1998年擔任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基金協會大使,先後到非洲、亞洲、東歐等包括伊拉克、蘇丹、埃塞俄比亞、摩爾多瓦及泰國近30個國家探訪及拍攝,反映當地兒童面對的苦況,當中少不免要冒險到戰事或傳染病地區。那若她遇事,她的兒子可怎麼辦?陳美齡毫不猶豫地說兒子們都會有家人照顧呀﹗筆者對她所言很受感動,這豈非大愛的表現﹗「我自1998年擔任大使,當時每年有1,300萬名兒童5歲之前死亡,到現時減少至500多萬名,當然當中有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做到。」陳美齡懇切地說。

「其實每次探訪經歷都令我好深刻,我們會選擇最艱難的地方去,看到飢荒中瘦弱的孩子,天災地方又有傳染病,戰爭經歷對小朋友是最慘的,面對失去家園、家人傷亡,而物資運送亦較困難……」因此她堅持拍攝工作是相當重要、不能停止的,希望令公眾多加關注,並深信透過探訪能為受難兒童籌募更多善款,讓更多小孩子得到援助。

鼓勵表達愛知足感恩

很多人都會將愛隱藏心底或不擅表達,但陳美齡卻喜歡將「愛」宣諸於口,主動地表達出來。她認為愛是與生俱來的,不限年齡、階級,人人都擁有及做到的最大力量。「愛是最平等的,能夠帶給自己及別人快樂。譬如媽媽每天準備豐富的晚飯是對家人的愛,爸爸放工回來擁抱歡天喜地迎接他回家的孩子,也是愛。將零錢捐獻做慈善或對周遭工作中的人如園丁、管理員打個招呼,關心別人通通都是愛的表現,也可感受快樂。若因害羞或怕被拒絕而卻步是相當可惜的,況且失敗也是個人的一種鍛鍊呢﹗」

豁達的陳美齡原來幼時也如一般孩子自怨自艾過,暗暗與兩位姐姐比較,老想着比不上她們的漂亮及成績好,因而感到不開心。不過自初中開始參加義務活動,見到很多不幸及窮困的人,便覺悟到自己有飯食、有書讀何嘗不足?自己的事只是小事吧了,也因而開豁起來,經常以吉他自彈自唱募捐助人。

可能就這樣改寫了陳美齡的人生,自1969年被發掘灌錄歌曲開始便走上歌手之路,紅遍港日藝壇,初時父親向她開出了條件,就是讀書成績一定要好才可繼續當歌手,也受到同學們排擠。後來給老師發現她被孤立,就讓班上成績最好的同學與美齡一起相處,考試前大家又以互問互答的形式溫習,令她像開了竅似的,並在努力苦讀下,會考取得三優四良成績,一家人都感到光彩。那時她真的樂透了,因為她實在太喜歡唱歌了。

在事業踏上高峰之際,陳美齡聽從父親囑咐暫時退出娛樂圈,遠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完成社會兒童心理學課程。因為她牢記着父親的話:錢財、名譽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會被奪走,但知識一旦記入腦子會成為一生的寶物,要珍惜學習的機會。後來她結婚生子,1989年亦得到日籍丈夫的支持,帶着大兒子又懷着未出世的二兒子毅然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取得教育博士名銜。

一門四傑,陳美齡三個兒子先後考上了史丹福大學,令人欣羨,她於2016年著書《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 50個教育法》,向大眾分享她的教兒方法,在各地非常暢銷。圖為與兩個兒子參與二子昇平的史丹福大學畢業禮。

自身體驗授育兒心得

從此,陳美齡不再單一在歌唱方面,也順理成章地專注教育方向發展,因為她認為教育對人生很重要,可以影響社會甚至全世界。「教育是建立人生的基本,雖然個性有部分是遺傳的,但很多事情可從學習中得到,並要由家庭教育開始,而成功的教育不是要令人名成利就,而是要讓人感到人生有價值,生活得開心!」

陳美齡從她學習得來的教育理論加上養育三個兒子經驗中得出自身的一套教育方法,經常出席教育講座及編寫教導孩子的書籍予人分享,尤其如何令他三個兒子也考上史丹福大學最受關注。她說本身就非常喜歡小孩子,希望每個兒童都能幸福成長。

「0至14歲的學習期是最重要的,期間腦子及身體成長都會定型。愛好、長處及道德觀念也在建立起來,所以父母有責任要在期間播出美麗的種子,漸漸讓其開花結果。」陳美齡娓娓道來。而她也著書寫了50個教育方法,希望家長作為參考教育子女,讓孩子有信心地追求夢想。

首要建立個人的價值觀

陳美齡更握要說出其中最主要的三個教育子女要點,她說首要子女認同自己是有價值的人,不必與他人比較。「大家都在一個比較的社會成長,例如賺多少錢、外貌、家庭環境、所讀學校等,孩子往往覺得唔夠別人好,所以父母必須灌輸孩子自身價值觀念。方法是家長不要比較,要接受自己的孩子,鼓勵孩子找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向。」她補充說:「由於外面壓力好大,要付出好多愛才能成功讓子女有良好的價值觀。不要放工回家劈頭一句:做咗功課未?因這不是教育而是管制。所以應該跟孩子說:『今日過得開心嗎?媽咪本來工作得很累呀,但見到你,而家一切疲累都消失了﹗』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疼愛。」

身分認同才能落根發展

第二個教育要項,陳美齡認為是要讓孩子對自己的身分認同,她說香港從前是英國殖民地,教育底下沒有教導國家觀念,令許多人感到迷茫。「究竟是香港人、英國人?小朋友若沒身分認同難以在本土落地生根,其實落根才可讓大家安心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出來。」她接着說:「令我想起約八零年間,第一次跟媽媽回到她貴州的家鄉,當時村落都好窮,不過就聽到當地小孩子唱着我在台灣灌錄的『歸來的燕子』,當時深受感動不禁大哭起來。明白原來歌聲可以無分界別聯繫人與人的心,於是寧願放棄台灣市場也希望能回國為同胞唱歌,希望當地年青人也能聽到健康及正能量的歌曲。」陳美齡後來達成所望,並於1985年在北京首都體育館為宋慶齡基金會義唱籌款,吸引了逾5,400名觀眾進場,亦獲得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頒發感謝狀,被譽為「回國歌手第一號」。

話說回來,那第三個必須教育孩子的是甚麼?陳美齡直截了當地說:懂得愛人。她認為愛有很大的感染力,要學習無差別的愛,懂得體諒就能歸於和平。要學識欣賞身邊的多樣性,包括來自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信仰的人,這樣朋友圈子也能擴大,她說現在兒子們在世界各地都有朋友,而且感到很開心呢!

學好中英雙語無往不利

此外,很多家長在培育子女時,都會以子女學好英語作為指標,不惜送他們到國際學校或赴外國升學,期望子女提升英文水平,但有時在未被鼓勵下,孩子往往忽略了學習中文因而退步了。對此,陳美齡說她也認為學習英語很重要,因為英語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國際語言,英文能力高對於在世界舞台發展很有利。不過,她所指的是讓孩子起碼要有雙語的能力,除了英文要學得好,母語能力當然不能忽視。「中文是很美麗的方言,是一種圖畫,例如耳字像人的耳朵,羊字形似一頭羊,讓腦袋懂得以形象化認識事物,而英文是無意思的符號,需要串連一起才有意思。中文是analog (模擬),英文是digital (數字),當學識此兩種文字就會變得比人強,這可解釋為何華人考哈佛會取得最高分。這都是上天給我們的恩賜。」

2018年10月,憑《我們都是地球人- 被遺忘的孩子》一書,陳美齡獲得有本地「出版界奧斯卡」之稱的香港金閱獎之最佳政經社會書籍獎項。右為氣象學家林超英。

鼓勵認識祖國把握機遇

對於數年前曾被建議為香港教育局局長人選的她,若如今再有機會會否答應出任?陳美齡則說要多方面考慮,始終擔任重要職位需要放棄其他事務。不過對於改革香港的教育制度她還是很有使命感,也鍥而不捨透過各方渠道提出建議,希望能減少香港學生的壓力,令孩子能重拾學習的樂趣。而早在2017年,她已著作《40個教育提案 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一書,至今問她首先最想改革的是甚麼?陳美齡說仍然是不要規限學生必須考DSE。因為強將這考試作為進入八間大學的入讀門檻,會令成績不能達標的學生變成「失敗者」,尤其是DSE考試制度講求各科成績均衡,這對於一些偏科的資優生來說可能因不適應這考試體制而被篩選出去,也令大學平白損失栽培人才的機會。陳美齡認為教育制度若不改善,會令學生不單未能發揮所長,更可能引致對社會產生不滿,不能快樂地成長。(專訪後的9月23日,教育局宣布2022年大學聯招今年10月接受申請,推行「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特定範疇具有過人才能的學生,不受DSE成績限制可直接取錄。)

至於近期香港出現移民潮,陳美齡認為香港一向是自由進出的地方,有人離開也有人進來,若認為外國生活較適合自己,出去體驗一下也是無可厚非的,雖然這樣香港會流失重要人才,但她認為內地人才亦可以逐漸補缺。對於有人認為香港「一國兩制」已失去,她並不認同,說基本上香港仍奉行「一國兩制」,只是部分人期望「兩國兩制」吧了。

陳美齡期望讓更多青年人認識祖國,計劃在疫情緩和後,明年可在大灣區等地舉辦「講唱會」,帶領青少年到內地交流。她又認為大灣區存在很多發展機遇,大家應該珍惜並把握。「中國有很多地方實在很美麗,將來希望能乘坐高鐵逐個站停下來遊玩及品嘗美食呢﹗」教育博士陳美齡憧憬着未來,笑咪咪地說。

陳美齡事務繁忙,經常透過互聯網與國際上的團體開會,為社會出力。
陳美齡今年出版了首套著繪《陳美齡親子繪本系列》, 7月19日出席香港書展,向現場小朋友講故事,小朋友很投入並踴躍回答問題。其後在三聯書店舉行演講會,向家長們分享教育孩子心得。

蒞臨中原薈會所參觀

陳美齡與環星娛樂老闆張國林於今年8月24日到訪中原薈銅鑼灣會所,大家品嘗港式奶茶,談笑甚歡,亦讚賞中原地產多年來為社會作出的貢獻。陳美齡更贈送音樂會的簽名海報予中原地產亞太區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雄。


陳美齡Agnes的人生里程

1955年生於香港,初中時開始參加義務工作,自彈自唱募捐。14歲時被發掘並灌錄了《Circle Game》,1971年首張唱片專輯《Will the Circle be Unbroken》在港非常暢銷。中學會考考獲三優四良。17歲在日本音樂人平尾昌晃的引薦下赴日發展,灌錄《虞美人之花》,風靡當地青少年。

1985年,陳美齡與她的日籍經理人金子力結婚,轟動藝壇。
大兒子和平出生,初為人母的陳美齡無比感恩。

後來暫別藝壇,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修讀社會兒童心理學,1978年畢業後再赴日並重新發展娛樂事業。1985年與其日籍經理人金子力結婚,在加拿大生了長子,翌年,因工作中攜帶兒子到電視台等場所而受抨擊,成為了轟動日本的「Agnes爭論」,甚至影響當地探討婦女都有追求夢想的權利,以及通過多項有關男女平等的法例。

1994年,陳美齡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取得教育博士學位,在日本以電視台節目主持身分再創事業高峰,而三個兒子先後都在史丹福畢業成為熱話。多年來除了參與演藝活動,也在各地出版了不少教育著作。發行的唱片達200多張,銷售量逾1,000萬張,出版了中、英、日文著作超過100本。她也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親善大使、日本抗癌協會「微笑大使」、香港都會大學榮譽大學院士等。

三兒子協平在香港出生,陳美齡媽媽與她及孫兒們在家中合影。
陳美齡取得史丹福教育博士學位,親吻兒子流露喜悅之情。

鳴謝:陳美齡提供部分圖片

Text: Wendy
Photo: Henry

CentaLife Issue 31:Season 4 / 2021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21_4Q_31/mobile/index.html#p=16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