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西貢鹽田梓 探索客家風貌

玉帶橋連接鹽田梓與滘西洲
鹽田梓為甚麼叫「鹽田梓」?

鹽田梓又名鹽田仔,距離西貢墟只有約3公里距離,開村先祖在300多年前由中國觀瀾移居於此。「梓」是指鄉里,意思是不忘故鄉,而由於祖先掌握產鹽技術,於是開墾鹽田以此為生,因而命名為「鹽田梓」。

有近300年歷史的西貢鹽田梓,曾經是一條住了40多戶共200多人的客家村落,90年代末,隨着最後一戶人家遷走而荒廢。1999年,從英國回港的原居民陳忠賢當選村長,開始推動復修鹽田梓,幸得多方支援,村民及義工合力動工,現時鹽田梓已慢慢恢復生機,連標誌性的鹽田亦完成復修。周末假期時,訪島遊人也不少,除了一探島上的聖若瑟堂,還有各種豐富生態資源,村民在假日還會自製客家茶粿及柴火土窯雞等售賣,亦是必試之選!

鹽田梓公眾碼頭
自家製客家茶粿

天主教色彩  推動文化生態體驗

西貢鹽田梓是香港少數充滿天主教特色的客家村落,全村村民皆信奉天主教,村中除了建有百多年歷史、全港最妥善保存的鄉村教堂 ──   聖若瑟小堂,還有天主教香港教區副主教陳志明的舊居痕跡。鹽田梓聖若瑟小堂於1890年落成,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在1990年將小堂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在2011年1月25日,再提升為二級歷史建築。

二級歷史建築「聖若瑟小堂」

當上10多年村長的陳忠賢,一向致力推動復興鹽田梓,近年修復進展良好。「我們非常希望能夠保留鹽田梓獨特的客家文化及天主教自然融合的原生村落風貌,集宗教、文化、旅遊、生態及度假元素於一身,島上的天主教教堂、紅樹林、鹽田、文物展館等都非常值得一看。」村長陳忠賢表示,現時除了周末假期登島的遊人,亦會接受團體如學校、宗教團體的參觀申請。

客家村屋與青山草木相依

雖然現時島上的客家屋已荒廢日久,但在村落中遊走,從客家建築中可了解他們的文化及生活習俗。島上的客家村屋大多建於50、60年代,並以複式單元為主,通常以2、3戶並列,面向南方。民居與環境構成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他們大多依靠自然採光和通風來維持舒適天然的生活環境。屋前屋後被樹木環繞,與青山相連相依。

可眺望賽馬會滘西洲公眾高爾夫球場
潮澗帶海岸可尋找招潮蟹

鹽田重現舊時產鹽智慧

環島遊一周,經過聖若瑟堂、客家村屋、文物展覽館、玉帶橋、紅樹林等,便來到此行另一個重點 ──   鹽田。鹽田梓產鹽,主要是利用水流法,當潮漲時海水經水閘流入鹽田,多餘海水則從另一水閘排出,經過日曬風吹,就能產出海鹽。陳忠賢謂,在他出生前,鹽田已停產。「鹽田是供應村內居民使用及村民初期為生的經濟來源,但估計在1920年時已停產,近幾年已成功修復這裡的鹽田,現時歡迎教學團體到來參觀體驗,了解前人的成就。」

鹽光保育中心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日(9am-3pm),逢星期一休息
到訪交通:西貢碼頭鹽光保育中心櫃位購票
                    來回船票成人70元,長者或小童50元
查詢電話:2791 6226

CentaLife Issue 36:Season 1/ 2023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23_1Q_36/mobile/index.html#p=34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