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輕食「進補」

傳統上,入秋後在飲食上都會走「滋補」或「滋潤」路線,但隨着全球氣候變化,香港的秋天亦快將消失,而伴隨炎熱的天氣就是海洋的濕氣,因此香港的秋天不再乾燥,反而更有些「秋濕」,在氣候變化萬千的時代,大眾的飲食亦隨着氣候的變化而有所調適。

過去香港的秋天,隨北方較冷氣流南下,天氣亦變得相對乾燥,但現在北方冷峰轉弱,內陸的乾燥氣候亦被南方的海洋氣流「中和」,因此本地踏入秋季之後氣候亦較和暖濕潤;但就是因為天氣不再酷熱,又沒有像內陸天氣般乾燥,口乾需要喝水的感覺亦不強烈,影響了日常補充水分的自我調節機制。因此在天氣沒有特別乾燥的日子,我們更加需要自覺補充水分,而除水分的補足,亦需要進食足夠的電解質。

進食蔬果是其中一個最天然的電解質補充,水果可以原個吃,亦可以切開用來煮湯,讓各種水溶性電解質溶入湯水之中,例如蘋果、梨、木瓜、無花果都是常用來煮湯的水果。穀類食材、根莖類以及堅果亦是電解質的理想來源。在烹調傳統的老火湯時,可以混入些少紅米、薏米、大麥粒等,在電解質以外,亦可增加湯水的水溶性纖維。合桃、腰果、鮮淮山、牛蒡亦是湯水中常用到的食材,這些食材不單充當為湯水增添風味的作用,亦為湯水帶來豐富的電解質、必須脂肪酸和纖維。

過去秋天「進補」的觀念源於冬天天氣嚴寒,因此在秋天多吃高熱量食物,增加體內脂肪儲備以外保溫,但現在冬天不再嚴寒,同時現代衣物的保溫能力更勝傳統衣飾,增添皮下脂肪以作保溫已沒有實際必要,加上現代人在飲食上亦充滿高脂、高糖,熱量水平極高的食物,因此不用入秋,在夏日中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叫皮下脂肪不斷增長,所以入秋以後,我們亦要保持夏日的「輕食姿態」,無須急於「進補」,以防不必要的脂肪在體內累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最後,氣候再變,有一樣東西永不會變,就是入秋後日照漸短,人體所接觸到的紫外線亦較少,造成冬天人體維生素D水平下降及免疫力下降,秋冬亦因此成為呼吸道傳染病的「旺季」。在保持輕食之餘,秋冬必須積極進補的就只有維生素D,在不會進食動物內臟的飲食中,高脂魚類例如三文魚、花鯖魚及其他海產,以及奶類食材成為飲食中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配合適量戶外活動,提升體內維生素D水平,便可達到秋冬「進補」的目標。


青醬鯖魚
材料:

  • 鯖魚柳 2條
  • 鮮青豆仁 1/2杯
  • 豆苗 1杯
  • 羅勒葉 1札
  • 薄荷葉 1札
  • 松子仁 60克
  • 橄欖油 2湯匙
  • 檸檬汁 1湯匙
  • 鹽 1/2茶匙
  • 黑胡椒 1/4 茶匙
  • 蒜茸 1/2茶匙
做法:

1. 先將魚柳徹底解凍,用布吸乾水
2. 用少量鹽、黑胡椒將鯖魚柳醃 30 分鐘,將鯖魚柳煎熟上碟
3. 鮮青豆仁用滚水煮3分鐘,隔水備用
4. 起鑊加入少量煮食油,將豆苗炒軟再拌入青豆仁,上碟
5. 松子仁切碎,香草利碎,拌入橄欖油、鹽、黑胡椒、檸檬汁成青醬
6. 將香醬淋於魚柳、青豆上即成

CentaLife Issue 35:Season 4 / 2022
揭頁版:https://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22_4Q_35/mobile/index.html#p=40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