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狂飆在於剛需

近期,香港樓市狂飆,不但新樓盤成交暢旺,連二手樓也屢創呎價新高。許多人大惑不解,香港的經濟環境並沒有太大改變:商貿出口沒有激增,打工仔沒有獲得大幅增薪,零售市場也沒有大改善,政治紛爭依舊,究竟是什麼原因令樓市如此熾熱?若說外圍因素,美日貨幣寬鬆、英國脫歐英磅急跌、人民幣貶值,這些因素早幾個月前,甚至去年都已經煲到爛,真的只是這些原因嗎?香港只是地球上的一個小地方,我們看到香港樓市熾熱或許只是世界資金洪流的一小注分流,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或許可以看得更真。

參照中原城市指數,香港樓市從2015年第三季開始向下調整,直至今年第三季才轉頭向上。但看內地樓市,去年第三季季尾已開始火爆,尤其在中央去庫存政策的支持下,銷售持續暢旺。深圳作為全國樓市的風向標,升幅更令人咋舌,單在2015年,升幅已達50%,部分地區的樓價,更超越香港。早前新地在元朗開售的新樓盤,我們的深圳同事也來港搶購,不過最後抽不到籌買不到罷了。為什麼國內人那麼有錢?許多是受惠於樓市上升的財富效應,以前買的磚頭升值了,便可以套現轉換其他物業。

近期香港的新樓,貨源呈兩極化,要不是面積特小,整體金額較低的小型單位,就是呎價總價都絕不便宜的豪宅大單位。一般傳媒認為,小單位都是香港本地用家買的,他們不夠錢買正常的兩房單位,為求上車,只好買個微型單位。當中,許多新置業家庭由父母資助,才能應付金管局要求的高成數首期。至於豪宅單位,牽涉巨資,首期成數更高,買家指向內地豪客。這種說法,只是部分事實。為什麼大家會認為,只有內地豪客才買得起豪宅大單位,這是偏見還是謬論?就我在前線的觀察,近期豪宅的買家,大多來自本地,而且多數是用家。最近,我聽到一個新名詞:「豪剛需」,豪宅也有剛性需求。豪宅用家也有子女,子女長大了想搬出去住,或甚結婚另組家庭,做父母的一如中產家庭,也會提供財力協助。再者,受惠於內地樓價急升財富效應的,不單是內地的豪客,同樣也不乏香港投資者。香港人,最擅長分散投資,置業地點除了香港,也包括澳門、台灣、新加坡、英國、澳洲等地。以前去內地做生意的廠家商家,少不了也會在內地投資物業,近年內地物業狂飆急升,水漲船高後套現轉投香港市場的,當然也包括不少這些香港人。

一個社會的繁榮與安定,不能單靠房地產。但從另一角度看,社會的繁榮與安定,也絕對不能少了房地產這一塊。物業不單是民生需要,有遮風擋雨的實際居住功能,同時也是積累財富的投資工具。尤其近年金融動盪,許多人都對股票、基金、外匯等紙上金融產品早已失去信心,擁有物業不但看得到、摸得到,還可以自住或收租,當然比紙上金融產品更具吸引力。從現實角度來看,股票基金等金融工具既複雜又變幻莫測,一個消息一單新聞,就能影響價格的升跌,投資者需要有敏銳的財經嗅覺、獨立思考及分析的能力,以及能承受價格急升暴跌的心理素質,這通通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相對而言,物業始終是較為保守的投資選擇,重點是,買家要量力而為,在自己能力範圍及供款範圍下選擇適合自己的物業。


Centaline Club Quarterly Issue 11:Season 4 / 2016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16_4Q_11/mobile/index.html#p=2ex.html#p=4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