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交替與現代藝術的價值

葉峰—多夢時節

回顧中國藝術市場這三十多年間已發生的變化。在1980年至2000年間,中港拍賣行及民間藝術市場中,近現代已故大師如晚清的任伯年、虛谷、吳昌碩,近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潘天壽、李可染等等前輩精品豐富,價格亦不太高,當時能夠成交數十萬至過百萬元已經不錯。但奇怪的是古代大師的作品一直十分罕有,市場份額可稱微不足道。原因亦很簡單,古代名家大師的作品在古代已是價值不菲,除了皇帝的喜好和收藏吸納了大部分精華(現大部分收藏在北京和台北的故宮等博物院),留在民間的大多在達官貴人和富有家族中,一幅名畫在當時可能已是價值連城,往往是成為家族傳家寶,即屬於最高價值的資產。這種藝術珍品的價值觀一直延續到民國期間仍然被有識之士高度認同,張大千為購藏五代顧閎中的《夜宴圖》,徐悲鴻購入名畫《八十七神仙》,兩位畫家都不惜傾家蕩產去購入一幅畫;近代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為購入罕有的古代珍品同樣幾乎耗盡了家族的全部財產。

直至新中國成立,經濟能力和意識形態的改變,古代藝術品不再為老百姓所關注,但國家的博物館和文物單位對古代名家字畫的收集一直沒有停止,使古代藝術精品在市場的流通早已枯竭。所以八十年代初當伴隨着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中國藝術品重新納入上升軌道之時,香港出現的字畫拍賣基本上沒有古代精品,只有當時尚屬中老年的前輩名家成為市場的主角。

鄒傳安—十里荷香
何家英—秋冥
彭銘利—夢迥大唐

三十多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如今老一代前輩畫家基本上已經一早逝世,他們數十年來一直佔據市場的主要地位,價位亦從低價位上升千倍至萬倍達到天價位。問題是他們精彩作品貨源亦已經枯竭,由於市場的需求仍大,讓偽劣之仿品趁機充斥市場,造成相當大的混亂和負面影響。目前各大拍賣行最大煩惱是越來越難找到已故名家的力作。另一方面,三十多年前40至60歲被稱之為中青代第三代畫家現在平均年齡已是70至90歲,當年40歲以下被稱為第四代的青年畫家現在亦60多歲了。因此,一個無可改變的趨勢將會在近年出現:新舊交替的時代即將來臨,昔日中青年變成現今的中老年優秀畫家,必將取代已故前輩名家扮演藝術市場主角的位置,已是歷史的必然!

這一趨勢的產生亦有如下幾項重要的理由:1. 經過數十年市場考驗和實力競爭,一批新一代名家大師已經確立;2. 他們部分已經去世,但大部分仍然在世,可以親自見證作品的真偽;3. 這批畫家作品普遍具有時代特色,更符合現代審美觀和國際 市場;4. 現代藝術家普遍技術難度較高和嚴謹,不容易被模仿取代;5. 由於 70至90歲的畫家,大多數已過了藝術創作的高峰期,儘管許多畫家亦能從事創作,但真正的精品力作可供市場收藏流通的佳作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數量;6. 目前除了少部分畫家作品達到10萬元一尺或以上的價位,大部分畫家作品價位仍處於偏低的水平,因此具有極大的上升空間。所以關注現代藝術家並留意市場轉捩點的到來,將有重大的投資機遇,同時有掌握先機和見證歷史轉折點帶來的樂趣。

Centaline Club Quarterly Issue 19:Season 4 / 2018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18_4Q_19/mobile/index.html#p=31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