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轉人轉 疫後誰領風騷

新冠肺炎輾轉來襲,一波未平,另一波驟起,各國疲於奔命,舉世期待疫苗能盡早面市,平息世紀疫災。由牛津大學及英國藥廠阿斯利康合作研發的疫苗,本被寄予厚望,最終因有嚴重副作用而緊急煞停,同期各國仍有約二百多種疫苗仍在試驗當中。儘管大家心急如焚,無奈仍要忍耐再忍耐,繼續苦等。

樂觀預期,疫苗將於明年上半年正式面世,再樂觀些,今年底應該也有機會。各行各業,尤其航空及旅遊業,都祈盼疫苗能防禦病毒,讓生活回復昔日正常秩序,讓經濟重新啟動。國際舞台上,中美角力,已由軍事競賽發展到貿易戰,最新戰場已轉到電子科技、金融科技,未來不難預計將席捲至生物科技。疫苗爭奪戰經已開展,利用疫苗展開外交攻勢也是勢在必行。先進國家有政府財政支持,發展中國家自顧不暇,惟有靠發達國家雪中送炭。中國首先伸出援手,與菲律賓、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多國展開疫苗合作,阿聯酋更緊急批准使用中國疫苗。中國贏得多國友誼,外交上先勝一仗,地緣政治上與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互相較勁。未來,國際形勢仍處於多變格局,投資市場宜小心謹慎。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艱苦經營,等待政府的紓困措施,已不是唯一的救助良方,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府的資金援助雖能解燃眉之急,但火頭處處,救援水龍頭總有水竭之時,自救必須另闢蹊徑,另尋出路。有主力做客運的航空公司暫時轉做貨運,非但沒有虧損,反錄得盈利,算是航空界奇葩。其他行業,也有類似的例子,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只要靈活變通,總會有出路。

疫苗能否早日問世,影響各國經濟,也左右國際大局。現時,疫苗研發競賽,已發展到國力之爭。然而,即使有疫苗,也只能控制疫情蔓延,不能結束新冠肺炎的大流行。未來數年,我們無法避免,必需常態化防疫,除了口罩、醫護裝備、檢測科技、醫療保健,以至追踪病毒等技術,都有龐大的發展空間。回看疫情爆發初期,港府向海外抵港人士派發的一次性電子檢測手環,該技術原本用於追蹤貨物運送軌跡,因應疫情,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配合智能手機程式,臨時改進為追蹤檢測人士。該裝置並不昂貴,能以低廉成本大量生產,未來有機會廣泛應用,甚至用來追蹤外賣速遞。類同的例子,坊間也有,用在甲層面的,修修改改下,也能用於乙層面,隨時妹仔大過主人婆,無心插柳反成蔭。

疫情帶給我們痛苦,也同時給予我們反醒的機會,讓我們反思許多日常被忽略的細節,發掘問題根源,讓我們從另一角度去思考、修正問題,確定未來方向。願大家共勉之,迎接疫後燦爛陽光。

CentaLife Issue 27:Season 4 / 2020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20_4Q_27/mobile/index.html#p=3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