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司法史 培育菁英
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

司法制度的出現,為社會奠下文明發展的里程碑。1961年落成的前粉嶺裁判法院在歷史上作為首座於新界興建的裁判法院,處理過大小案件,見證戰後香港的改革變遷,擔演重要的社會角色。縱然它的重要隨時間長流被沖刷、褪色,其活化而成的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卻擔起培育棟樑的使命,為社會的未來發展領航。

遠看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就會被它那前殖民地色彩的兩層建築外型所吸引;設計用色平實,沒有多餘裝飾,是為簡約古典主義的建築風格。除了建築物左右講求均稱,多層高的窄長窗戶,參照古典建築的巨柱設計,營造莊嚴的氣氛,切合當年作為粉嶺裁判法院的重要地位。

前粉嶺裁判法院建築以麻色為主,並保留啡色磚頭, 甚有前殖民地建築色彩。
那年代的人較為節儉,樓梯以經濟耐用的馬賽克磚建成。樓梯現時加裝了玻璃幕牆來提升高度,以確保安全。
地下大堂以置中的樓梯作左右區分,一邊是接待處及保育廊, 另一端是前兒童法庭的講室以及通往前拘留室的入口。
名字見證變遷

前粉嶺裁判法院的一大特色便是正門前的「粉嶺地方法院」及「新界裁判署」兩個名稱。這座有近60年歷史的 法院原稱新界裁判署,至1980年代,隨着新界人口增長,案件相應增加而設施不敷應用,法院地下亦要改建為區域法院(回歸前稱地方法院),故隨後加上「粉嶺地方法院」名稱。此外,法院建築亦先後在西北面增設副法院大樓,以及在西面增建當值律師辦公室。直至2002年,位於粉嶺壁峰路的新法院大樓啟用,粉嶺裁判法院宣告停用。

由於這座法院的存在,象徵當年普通法司法制度在新界地區開始全面實施,因此別具司法歷史意義,在2010年被納入第三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中,香港青年協會於2013年獲選為它的營運機構,負責活化和營運工作。經過5年的活化工程,前副法院大樓及當值律師辦公室也被拆 卸並改建成營舍,提供一站式培訓場地,而原法院建築原址原貌保留下來,成為青協領袖學院。

形式追隨功能

甫進去,地下大堂空間感十足,中間是一道連接上層的馬賽克樓梯,由於法院停用後曾被電視台及電影公司租借作拍攝之用,影視迷必然覺得似曾見過。走過講室,便是通往昔日囚車的停泊處,它更是所有疑犯進入這所法院的唯一入口。你會發現停泊處和拘留室只是幾步之遙,而拘留室的盡頭更有連接法庭內犯人欄的樓梯。這條 「專屬路線」確保疑犯受審前不會接觸裁判官和公眾,而裁判官及公眾亦各有獨立通道通往法庭,這個便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普及的設計原則「形式追隨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讓法院發揮最大的功能――維持司法公正。

從領袖學院入口處可看到曾是押送疑犯的唯一通道,囚車當年可直接駛進法院內的停泊處。(見下圖)
走到押送通道便會經過前拘留室,通道的長椅來自經過活化後的前一號法庭。
昔日疑犯需經過專用樓梯直達庭內的犯人欄,以防上庭前接觸裁判官、證人等, 影響司法公正。 (見下圖)
拘留室沒有廁所

走到押送通道便會經過前拘留室,當中有3間現已改裝成多用途活動室,為青年提供交流、聚會的場地,而接近盡頭的那間則完整保留。在空蕩蕩的房間裏,貼牆式混凝土椅子、無縫式閘門、金屬鐵欄,不禁使人聯想昔日的疑犯等待受審判的心情。有趣的是,青協領袖學院在這兒擺放了充滿玩味的膠鎖鏈、腳鐐和囚犯標籤字句牌,讓遊人扮成疑犯拍照打卡,放鬆心情。到訪過中環大館的人或許疑惑,這裏為何跟那邊不盡相同?因為疑犯並非囚犯,他們在拘留室只作短暫停留,等候傳召上庭,所以沒有設洗手間,這有別於長期囚禁犯人的囚室。

前拘留室保留了昔日原貌,並放置了鎖鏈等道具以供拍攝,充滿玩味。而其中三間拘留室現已活化成多用途活動室。(見下圖)
沒上鎖的保險箱

學院接待處後面的房間,就是昔日繳費處的「保育廊」。 保育廊保留了用作分隔繳費市民和職員的鐵欄,還有保險庫的小房間,裏面放着的保險箱卻有令人津津樂道的小故事。要打開這個保險箱需要密碼和鑰匙,在活化工程前期,沒有鑰匙的工作人員固然無法打開它,即使開鎖專家也不果,這狀況維持了約一年的時間。後來找來一位喜歡收藏保險箱鑰匙的伯伯,嘗試進行配對,最後成功打開保險箱,而裏面是空空如也,相信它昔日用來存放貴重物件或非即日處理的繳款和證物,現時保險箱沒有上鎖,讓市民一探內裡設計。

前繳費處的保險庫
前繳費處的保險庫內存放了來自英國倫敦的保險箱。
化身多功能設施

沿着Y型大堂樓梯拾級而上,兩端盡頭分別是前一號法庭及前二號法庭。基於平行均稱的設計特點,它們的模樣原是相同;在保育的前提下,活化後的前一號法庭變成數碼辯論演說廳,前二號法庭則保持原貌,兩者現為進行課堂、訓練及活動的地方。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改建而成的數碼辯論演說廳,擁有媲美立法會的會議設備,除了備有電子投票,更有即時捕捉講者發言畫面的功能,並自動上載到網上平台以供參考,這系統使前一號法庭成為培訓年青人公眾演說及議事能力的好場地,更曾獲政府機構租用場地及服務,進行職員培訓等活動。

至於保留原貌的前二號法庭,曾多次給予租用製作影視作品,如電影《無間道II》、《殺破狼》、《早熟》、《再生號》及電視劇《警界線》,亦有租借給廣告商、大專生等作拍攝用途。青協領袖學院於去年暑假還在前二號法庭舉行「模擬法庭夏令營」最後一環活動,由中學生扮演控辯律師、證人、被告、原告等角色,在昔日嚴肅的法庭內展開案件審訊,讓同學互相切磋交流,賦予前二號法庭多一重學習和實驗的功能。

原法院建築的設計特點之一是利用多層高的窗戶加強採光效果,達至節儉環保。
一樓大堂設有桌椅提供休憩或閱讀的空間。

由前一號法庭改建成的數碼辯論演說廳甚具科技感。
前二號法庭
前二號法庭曾舉辦模擬法庭活動,青協領袖學院更邀請執業大律師及法學院學生擔任活動講師及義工,加深同學對香港司法制度的認識。

連接法庭及前裁判官辦公室的前裁判官走廊加入1950年代普及的「女兒牆」設計元素,具有中西合壁的建築風格。
前裁判官辦公室為滿足現時消防條例要求,要保持房間暢通,因此室內空空如也。
法院後方的花園中的小木椅是由同學利用颱風「山竹」所遺下的木頭製成,他們為此更特意上課學習製作過程。

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簡介
以培育優秀青年人才為宗旨,推行以中學生及大學生為對象的領袖培訓計劃,並與國際機構和大學學院合作,提供專業訓練及多元化學習機會,如《香港 200》 領袖計劃、滙豐財經領袖對話系列、暑假青年環球領袖訓練計劃、英語演講比賽等,亦不時舉辦學生領袖體驗活動、領袖技巧工作坊及證書課程,更會為企業度身訂造職員培訓活動。

憩息推介:添飲咖啡館

遊人會到咖啡館享受片刻的休閒,以及品嘗美食。

原法院建築旁有一座同樣兩層高的建築物,外觀簇新,上層是即將開啟的青年營舍,讓日後參與訓練營的同學或交流合作的國際團體享用設施,下層則是外判的獨立咖啡店。添飲咖啡館(TEAM Yum Caffé)店如其名,除了希望客人一去再去「添飲」,英文名中的「Yum」代表餐廳重視食物質素,而「TEAM」就是呼應青協領袖學院Team  Building活動,同時代表餐廳團隊。

咖啡館裝置了落地玻璃,加上白色簡約裝修,更覺光線通明;座位設計休閒寬敞,食物更採用有機蔬菜和健康食材,配搭醇厚咖啡,猶如讓人避世的小綠洲。除了提供餐飲,它更像一間小小的田原雜貨店,除供應新鮮水果售賣,也有手工曲奇和各種小盆栽,都很受遊人歡迎。

咖啡室上層的營舍可招待85位來自海外和本地的青年領袖及訪問學人,有助文化上的交流。
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
地址:新界粉嶺馬會道 302 號
電話:2169 0255
網址:https://leadershipinstitute.hk/zh 
開放時間:
訓練大樓(星期一至日)10:00—18:00
花園(星期一至日)08:00—21:00

Text: Charis
Photo: Henry

Centaline Club Quarterly Issue 24:Season 1 / 2020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20_1Q_24/mobile/index.html#p=18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