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找前世 茶具文物館
貼近金鐘和中環的香港公園,被周圍的摩天大廈環繞着,猶如城市中的綠洲。午飯時份,總會看見許多上班族來這裡小憩,享受綠色空間。公園裡座落着一幢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西式建築:茶具文物館。這裡集博物館、禮品店、茶室於一身,看展覽之餘,還可以品茗吃點心、買茶葉購茶具,灌溉藝術心靈之餘,也滋潤口舌,滿足購物慾。
茶具文物館,前身是駐港英軍司令總部大樓(The Head Quarter House),同時兼備三軍司令辦公室及官邸的功能,建於1846年,是1842年英國人佔領香港後,第一批興建的建築物之一。同期更早的還有原址於中環的美利樓(建於1844年),隨着美利樓原座拆卸重遷於赤柱,茶具文物館遂成為仍矗立於原址的最古舊殖民地建築。
據說,香港開埠當初,英軍將領居無定所。1842年的駐華英軍司令薩爾頓 (Saltourn)租住怡和洋行的行政大樓;1843年接任的德忌笠將軍(Major General D’Aguilar)則租住蘭尼酒店,由於租金不菲,港府決定興建永久官邸。1843年,英國皇家工程部的愛德華理奇少校(Major Edward Aldrich)受命來港,負責督建駐港英軍司令官邸。官邸選址於中環的小山丘上,可遠眺維多利亞港,又可俯瞰中環一帶的街道,且鄰近昔日的維多利兵房(現香港公園),居高臨下,易守難攻。1846年,官邸經歷幾重波折終於建成,德忌笠將軍成為該建築物的第一任主人。及後,直至1978年,總共有54位英軍司令居住於此。另外,日據時期,也有四位日本海軍將領曾經進駐。由於該建築物的主人掌握軍政大權,可指揮軍事作戰,1932年大屋被正式改名為旗桿屋(Flagstaff House)。
旗桿屋採用希臘復興式設計,是1815年後倫敦流行的建築風格,又因應香港春夏潮濕悶熱的天氣,加建了寬闊的游廊,用來隔熱及遮擋陽光。屋頂採用中式的金字瓦頂,窗門則用上木製百葉窗,中西合璧,屬典型的殖民地建築。屋內分上下兩層共八間睡房,包括兩間僕人睡房,另有客廳、飯廳、辦公室、圖書館,以及貯物室,當年耗資共7,845英磅。及後,大屋多次進行修繕,包括將木製游廊改為鐵製,再改為混凝土。二次大戰時,樓頂更曾被炸毀,需進行大規模修建,原設於屋內走廊兩端的樓梯,被改設於大門旁邊。
1979年,英軍撤出金鐘區,並將維多利亞兵房的土地交回香港政府,旗桿屋亦於1981年撥歸市政局管轄。當年的市政局委員羅桂祥博士,建議把大樓改建為弘揚茶藝文物的博物館,並捐出六百多件私人珍藏,包括由西周至二十世紀的陶瓷及紫砂茶具,遂成就了今日的茶具文物館。1984年,旗桿屋依舊修葺後,回復了十九世紀中期的原貌,樓梯也重設於走廊兩端,並以博物館的新形象重現於香港人面前。1994年,羅桂祥博士又捐出一批私人珍藏的中國陶瓷和印章,港府遂加建新翼「羅桂祥茶藝館」,並於1995年向外開放。
茶具文物館的地下展覽廳設有一個名為「中國茗趣」的常設展覽,介紹中國人的飲茶歷史,並展示唐朝至近代的各式茶具,以及介紹各種備茶方法。樓上的專題展覽廳,現正展示本地出色的陶瓷茶具作品。另外,該館也會定期舉辦陶藝示範、茶藝活動、講座等節目,向公眾推廣陶瓷藝術和中國品茗文化。
地址:香港中區紅棉路10號(香港公園內)
網址:http://hk.art.museum
開放時間:每日10:00am-18:00pm;逢星期二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Text: Trace
Photo: Felix
Centaline Club Quarterly Issue 14:Season 3 / 2017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17_3Q_14/mobile/index.html#p=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