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飲食中養生

人人都想身體健康,醫師在臨床上最常被問到的一條問題就是應該吃和戒什麼食物令自己身體好呢?這個養生問題其實並不簡單,涉及中醫講的「三因制宜」,即因為「時」、「地」、「人」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答案。

養生分時間?

今次就讓我集中在「時」方面去解釋,亦是大衆比較有興趣的一個範疇,「時」是指不同季節的天時氣候特點,例如夏天應該食什麼、冬天應該食什麼去養生呢?

未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知道天氣的變化會影響人體的內在環境,《黃帝內經·素問》「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說明人和自然界的關係密不可分,受自然界的四季變化所支配和制約,所以人必須順應季節天氣陰陽的轉變去養生。

那怎樣去順應季節天氣陰陽的轉變呢?告訴大家一句中醫養生最重要的法則出自《黃帝內經· 素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如果大家細味這句說話的時候,可能都會有不少疑惑,「春夏養陽」意即天氣炎熱的時候,人都熱得大汗淋漓,頭頂出熱之時,反而要食辛辣的東西以養陽氣?「秋冬養陰」意即天氣寒冷,人都冷得手腳凍冰冰之時,反而要食涼的東西去養陰?醫師,你有無搞錯啊?

夏天要食辛辣?

這個看似充滿矛盾的養生法則在於要理解人有分體表和內臟,人體身體的好壞是看內臟的盛衰功能,所以養生也是養內臟,當中以養脾胃和腎為主。當春夏天氣炎熱, 自然界的陽氣很盛,人體的陽氣也隨之而盛於體表,相對身體的「裏」變得寒了,即脾胃相對寒了;加上人都很喜歡熱的時候食雪糕飲凍飲,會令本來已相對寒的脾胃寒上加寒、雪上加霜,所以要食一些溫性的食物去養脾胃,例如生薑、蔥、蒜、洋蔥、甜椒、辣椒、韭菜、南瓜、刀豆、胡椒、粟子、龍眼、雞肉、牛肉等偏溫性的食物,以防寒涼,所以春夏要養陽。

冬天要滋陰?

秋冬之時,天氣寒冷,陽氣收斂,人跟從自然界的氣候的變化,體表的陽氣往裏走,相對身體的「裏」變得熱,脾胃變得相對熱了一些;加上香港人秋冬天的時候喜歡吃火鍋飲酒等令本來已相對熱的脾胃更加熱,猶如火上加油,所以這時候應該養陰,多吃白蘿蔔、生菜、青瓜、芹菜、小棠菜、椰菜花、白菜、豆腐、雪梨、百合、沙參、麥冬、馬蹄、豬肉等偏涼性食物,以防燥熱,所以秋冬要養陰。

說到這裏,相信大家都明白「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法則了。不過正如一開始所說,養生講求「三因制宜」,除了因「時」,還有因「地」,例如地域、工作環境,試想像一個廚師常常對着火爐工作,和一個處理凍肉的工人,他們的養生法則當然不同。還有因「人」,即個人體質、病理、生理狀態去判斷,所以如有疑問,請諮詢你的註冊中醫師。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