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易招腦出事?
不久前氣溫還高達三十度,但近日便降至十多度。忽冷忽熱的天氣最令身體吃不消,不單只容易被傷風感冒侵襲,也可能導致中風及腦部創傷出血的情況增加。
大家可能未必感覺到天氣轉變很大,但溫度的變化其實可促使血管收縮,例如寒冷的天氣有機會導致身體周邊血管收縮,繼而加重心臟的負擔。這些情況除了有機會引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問題,亦可能導致血壓大上大落。除了心臟受影響之外,中風的風險也大為提升。若本身有粥樣硬化及血管收窄等問題,血壓過低可以導致缺血性中風;而一旦血壓過高,則會有機會引致腦出血等嚴重問題。
除了環境溫度影響外,很多人也可能為了保暖而多吃火鍋或其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都可能影響血壓、血糖及膽固醇的控制;這些情況在短時間內可以影響身體狀態外,長遠來說也會增加中風等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
我入行多年,日常診症留意到在天氣較寒冷的日子,中風個案確實會較多,尤其是出血性中風,並特別多與血管瘤破裂有關,雖然醫學研究未能完全證實,但每一年轉冷的日子也留意到這個趨勢。出現腦血管瘤破裂的病人可以有突然頭痛、胡言亂語、失去知覺及昏迷等病徵,甚至有生命危險。
若然病人能及早發現腦內有血管瘤,並接受適當處理,例如接受導管介入手術,其實可以預防中風發生。腦血管瘤很多時候是沒有病徵的,直到頭痛出現的時候,可能已經是輕微出血或血管瘤變得不穩定的情況,而且到了這一刻,短時間內嚴重出血的風險極高,所以萬一出現不尋常的劇烈頭痛,要盡快求醫。
長者平衡力相對較差,手腳不及年輕時靈活,特別是穿上厚實的冬衣時,靈活度更受限制,一不小心便容易跣倒或摔倒,縱使未有造成表面損傷,但撞擊力可能已令腦部的硬膜內有輕微滲血。這些情況初期沒有什麼病徵,但這些瘀血很多時候不能夠自己消失,反而可能慢慢愈積愈多,繼而令顱內壓力增加,然後出現病徵。這些情況一般在受傷後四至六星期之後出現,因為初期情況不明顯,患者往往已忘記自己曾經受傷。如果發現家中長者出現走路能力下降、反應比較遲鈍、胃口和精神狀態變差,又或者覺得有頭痛的情況,便要提高警覺,可能是由小碰撞造成的慢性硬膜底出血。
其實治療硬膜底出血並不複雜,醫生只需在病人的頭骨開兩個小洞,讓瘀血流出便可,但有些長者聽到要「開腦」便惶恐不安,甚至因此拒絕做手術,導致生活受到影響,萬一再次跌倒,又或因為顱內壓力太高而出現其他併發症的話,可能更得不償失。
冬天一定要好好保暖,亦要留意身體狀況,定時量度血壓,以及留意任何病徵的出現。如果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緊記要及早求醫,以免病情惡化。
CentaLife Issue 28:Season 1/ 2021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21_1Q_28/mobile/index.html#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