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空間‧農圃‧寵物角
卑路乍灣海濱破格成共融天地
雖然在疫情之中未能旅行散心,但大家仍然要過正常生活,每個周末或假日都忙着在本地找閒逛去處,一洗悶氣。近期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就成為遊樂熱點,在這裡,有年青人在走廊跑步或踏單車、長者坐在長椅上欣賞海濱風景、小孩子在玩着滑板車又或與狗狗互動,更會發揮無限創意利用層板築成個人舞台;這處更建有農圃,讓遊人認識種植及生態奧妙。總之各適其適,大家都樂在其中。原來,這是本港海濱發展的一個重要試點,作為連繫社區、迎合大眾多元需要的共融園地。
維多利亞港兩岸的海濱風景是香港獨有的城市面貌,在車水馬龍的繁囂城市之中,卻有着令外地人羨慕的迷人海景。政府早在十多年前已利用香港獨有的沿海優勢,進行海濱建設休憩場所的計劃,而現時大家可見到港九不少海濱地段都有許多變化,成為遊人或附近居民喜歡流連的地方。而未來政府也會繼續在建設方面多花心思,進行改革,讓各處都有不同特色,使大家可以一親美麗維港景色的同時,又可與親友樂聚或進行親子活動。
當中卑路乍灣海濱休憩用地,前身為公眾貨物起卸區,自去年10月起24小時開放予公眾使用,並由發展局轄下的海港辦事處及康文署共同管理。整個項目由全長172米的海濱長廊及相連休憩用地組成,佔地約5,900平方米,其中2千平方米建有農圃,讓遊人體驗綠色生活。而其最與別不同的地方,就是它超出了一般香港人對公園的想像,打破了以往康文署固有刻板的公園設計及重重限制。
這片休憩用地不見滑梯與鞦韆等固定的遊樂設施,但卻聽到不絕於耳的嬉笑聲、感受到周圍環境輕鬆愉快的氛圍。香港測量師學會規劃及發展組主席、海濱事務委員會委員林家輝表示,以往大家會覺得公園就只應設於內陸地方,如果要利用海濱範圍,設計上就不能是「純公園」。「這裡沒有傳統公園的庭台樓閣與小橋流水,花槽位置亦不多,設計上比較開揚親切,在空間中有各類可移動的裝置,包括運送貨物的卡板、活動座椅及平台等,任由遊人隨意拼湊組合,按喜好自由使用。」
綜觀這裡不同角落的遊人活動,看來既是個兒童遊樂場,但同時是個能夠讓城市人靜下來享受眼前風光的好地方,真正「各有各玩」,在海濱與使用者之間建立良性互動。林家輝說:「卑路乍灣正是本港海濱發展的一個重要試點,一般公園都會掛着『不准踏單車』、『不准寵物入內』等各種警告牌,但這裡設計不再墨守成規,甚至特設寵物角,容許寵物與主人同樂。低限度的管理模式消除了對遊人的限制,令公眾的休憩用地更加貼近人性。希望以後繼續配合社區需要,建設更多體現多元共融的場所,也讓市民發揮各自的想像及創意,自行將心目中的理想公共空間呈現。」
每逢假日,大家總想往戶外一些公共空間走走,而香港地少人多,貫通海濱沿岸自然成為重要的發展。政府曾於去年初公布預留65億元撥款,推行多個海濱優化工程,主張「先駁通,後優化」,接駁及延伸不同地段的海濱長廊,為市民提供優質的公共空間。香港擁有73公里長的海濱,現時已貫通其中23公里,在13個優化海濱工程項目之下,預計可於2028年前增至34公里,並於維港兩岸提供35公頃的休憩用地。而另一邊廂,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曾於2019年年尾的網誌提到,未來海濱長廊會繼續向灣仔北及北角延伸,當中會引入新元素,如外國常見的海岸堤階設計、海濱餐飲設施、水上運動中心等,以迎合大眾需要,讓遊人進一步親近海港。
雖然卑路乍灣長廊在73公里的海濱之中只佔小段,但在整個發展規劃和意義上卻不再十年如一日了,而且為未來的海濱發展項目帶來啟示,建設能夠配合各段獨有地理環境與公眾所需的長廊,為市民提供選擇空間。就如去年9月舉辦的「海濱公共傢俬設計比賽」,當中20個優勝作品會陸續在不同地區的海濱展出,更顯現貫通後的海濱用地可以融和不同模式之餘又可兼具各區特色,將我們與海岸線的距離拉近。
卑路乍灣這片休憩用地的內陸位置,建有一個佔地2,000平方米的綠化空間 ──「堅.農圃」,是全港首個結合水耕、魚菜共生及有機耕種的都市農場。期願向公眾宣揚「種出關愛」,通過連串的農耕活動,向市民推廣身心健康和社區共融。
「堅.農圃」創辦人之一Dora表示,在農圃舉行的「周日農耕樂」尤其適合作為親子活動,除了可讓下一代明白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更重要是讓他們接觸綠色生活,身體力行珍惜地球的有限資源。「年初時曾舉辦過親子慈善跑,預計五月初至中或待疫情放緩時會陸續舉辦導賞團、環保市集、農墟等活動,讓公眾可學習及感受有關耕種的知識和樂趣。另外,場內的『香草園』更有農夫悉心栽種不含農藥的香草,遊人可即買即剪,將『新鮮』帶回家!」
「堅.農圃」強調開放與共融,場內約9成設施可供公眾24小時使用。「堅.農圃」創建小組成員之一、農圃的建築師Vicky Chan憶述在規劃時亦面對許多困難,由2018年便開始與居民接觸,了解他們希望這片空間可以做到「無障礙」,亦擔心會失去原先位處此地的「天空之鏡」,所以團隊並沒刻意在休憩用地與農圃之間加設圍欄,更承諾會復建這個深得民心的「打卡位」;而設施在重新設計過後亦會演化成具有環保功能的水循環系統。「我們除了將綠色元素配合居民意願,特設的『水耕園』玻璃溫室及『有機園』內的五個有機耕地,更能迎合不同人士的需要及喜好。無論是缺乏耕種經驗的新手、行動不便的輪椅使用者、小孩和長者等,都一樣可以利用不同高度的種植架或地下耕地,以水耕或有機形式感受種植的樂趣,別具教育意義之餘,亦可提升社區參與度。」Vicky坦言自己作為建築師也不認同為了發展就要犧牲公共空間,今次的項目正正能夠回饋社區,將本身屬於大家的城市空間「還」予公眾,也希望市民可以放低成見接受新事物。
的確,海濱空間有限,當然無法完全滿足每位使用者的期許,但本港各處仍在進行中的海濱發展及規劃,正正就是希望能切合大部分市民的需要,取得社會上更多的包容及接納,做到和而不同,建設多元共融的理想城市。
「堅.農圃」期望可從不同的農耕活動中建立關愛,讓社區可持續發展,而要令農圃長期營運,也需要一班有心人士共同建設。退休人士Michael是農圃首批義工,自去年暑假便已加入,目前更已轉為兼職員工,他形容海濱的新面貌簡直是街坊福祉,更笑稱是「西環變幻時」,不過當中的「變」是指變得更好。他說自己能夠從種植的過程中重新發掘生活的美好,認為植物有助療癒心靈。而任職攀石教練、曾修讀生物學的Lily同樣於去年加入義工團隊,協助農耕、推廣、維修等工作,現在可趁着閒暇繼續發展自己對種植的興趣。
二人悉心打理農圃,看到種植有收成並獲得大家欣賞都感到開心滿足,但對近期有人惡意破壞設施或收成感到無奈,希望公眾可以自律及愛護這片屬於大家的公共地方,讓農圃可以繼續成為一個讓人喘息、追尋健康心靈的綠色空間。
園內設置五個有機耕地,總面積共350平方米,以供市民種植或觀賞,親身體驗耕作樂趣。
1. 有機初體驗
專門為耕種新手而設,市民可在此認識植物,啟發對種植的興趣。
2. 有機迷宮
以小童及家長為對象的圓形迷宮,遊人可於漫遊迷宮途中觀賞特別植物。
3. 垂直有機園
園內36個種植架會排列成兩個大小圓圈,植物數量多達三千棵,部分「堅.農圃」的農作物亦由這裡種植。
4. 盆中有機
盆中有機為有機種植耕地,有機植物會放在種植盆中,市民可將有機盆栽帶走,將有機融入生活。
5. 耕種易
專門為輪椅人士而設的種植場所,讓有需要人士零距離接觸有機耕種,感受耕種並非遙不可及。
*「堅.農圃」以上設施5月底全面開放
鳴謝:「堅.農圃」提供部分相片
在「堅.農圃」辦事處大樓及小賣部牆廊,會看到由中原慈善基金所贊助的藝術磚牆,是「堅.農圃」與生息藝術文化合辦的《小城大愛2021》之「愛‧珍惜」藝磚計劃中,100位香港藝術家及學生的作品,用以製成馬賽克壁畫以及方塊磁磚,抒發對香港這個小城市的情懷、盼望和熱愛。
上方圓形馬賽克牆磚的設計,乃從部分作品中選取一些元素,再融合成一幅壁畫,代表着藝術的共融性。而其他藝術家的作品亦被移印成約20x20cm的方塊磁磚,在小賣部外的牆身展示。主辦機構一直致力推廣身心健康及文化藝術,一方面推動社區種植及環保生活,另一方面希望藉着營造文化及藝術的氛圍,傳揚愛和包容的信息。
海濱長廊附近的大街小巷,不難找到富異國風情的餐廳及咖啡小店。如設計簡約像小白屋的「Arabic %」咖啡店,早已成為遊人看日落歎咖啡、享受悠閒的熱點。若想「醫醫肚」,則建議來到鄰近海皮的厚和街一帶,其中於港島區設有兩間分店的「Bun Cha Vietnames」,提供特色越南粉麵與飲品,更有素食及無麩質食物選擇,是份量充足且價格實惠的地道美食。
香港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長廊
電話:3611 0927
Farm農圃 開放時間:09:00-18:00
Facebook: Kfarmhk
Website: www.k-farm.org.hk
Text: Chelsea, Wendy
Photo: Henry
CentaLife Issue 29:Season 2/ 2021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21_2Q_29/mobile/index.html#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