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為何值得投資?

角的旋律 – 王昌楷 (48x49cm)

有人問我為何會選擇以中國畫為主的投資藝術品項目,答案很簡單,這是基於對中國藝術品歷史的認知和研究。眾所周知的歷史事實:中國從清代中業遠溯至漢唐,一直是世界最富有強大的國家,唐代的長安(現在的西安)當時已是達一百萬人口的國際都市,那時英國倫敦才十萬人口,法國巴黎才六萬人口。至宋代,中國的生產總值 (GDP)一度佔世界的60%,西方旅行家描述中國人的生活簡直是人間天堂。明代的生產總值亦佔世界大部分,中國鄭和下西洋,率領200多艘船,二萬七千人,其中使用千噸級遠洋輪是世界尚未有能力製造的,其規模之大足顯強大國力。至清代,世界版圖大大擴張了,中國GDP仍佔世界四分一強,中國的財富仍是英國的6倍。

在歷代富裕的中國,由於統治階層及老百姓熱愛,中國書畫藝術品價值已達至世界的高峰,那時中國家家戶戶有傳家寶,這種傳家寶實際就是書畫等藝術品,一幅名家書畫當時已價值連城,遠遠高於房產和土地的價值。用現代的說法,明清盛世中國藝術品早於西方已達億元時代,至民國時代,這藝術品價值觀念仍根深蒂固,於是才出現張伯駒、張大千傾家蕩產為買名畫的故事。

然而,自從晚清中國輸了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國勢從此走入低谷,經歷了國民革命結束了清代皇朝,北伐戰爭結束了軍閥割據,跟着出現日本侵華的八年抗戰;抗戰勝利又出現國共內戰並形成了目前海峽兩岸的現實;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亦非一帆風順,除50年代的抗美援朝,政治運動接連不斷,並出現被定性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百年折騰,中國從歷史輝煌變至一窮二白。當人民連吃飯溫飽都成問題之時,中國書畫自然出現無人收藏、乏人問津的境況。其價值亦由歷史上的黃金地位貶至黃土價值。君不見80年代,剛剛拍賣出1.9億元紀錄的李可染先生作品,國家給予的收購價才40元,其他中青代畫家普遍只有數元至數十元。

因此,八十年代本人投入收藏行業可稱百年機遇,近三十年,我們親自見證了中國黃金價值的藝術品從八十年代黃土地位,進入九十年代鐵的價值,二千年至今已回到了銀、銅時代。優質作品普遍上升了數百至千倍,但達至應有的黃金地位尚有巨大的距離。如今中國已進入盛世週期,中國人從八十年代追求起碼的溫飽,九十年代部分人先富起來追求吃喝玩樂、風花雪月的物質生活;二千年“沙士”之後,中國人開始關注健康,國家開始重視環保,中國人的生活有重大提升;2010年至今,隨着中國國力及民間財富提升,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又有質的飛躍,一個文化藝術消費的大時代已經來臨。因此,我們開啟中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議題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至於怎樣的作品才是具有黃金價值的藝術品?收藏投資的規律和要注意的事項,容後再談。

簾內簾外 – 胡永凱 (101.5×100.5cm)
秋月 – 邢誠愛 (64x84cm)

CentaLife Issue 9:Season 2 / 2016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16_1Q_8/mobile/index.html#p=27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