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都市壓力
相信沒有人反對現代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壓力」。「壓力」的來源多不勝數,常見的包括工作、學業、經濟以及家庭或朋友相處的問題,近年也有很多人受着各種不同的政治民生議題所困擾而感到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壓力」本身不一定是負面,適量的壓力會令人集中精神及提升專注力,從而在工作上或學業上發揮更佳表現。但是長期處於壓力狀態,如果累積不散或不能舒暢,便會對健康構成不良影響。
在精神醫學上,「緊張」和「焦慮」是當人面對「壓力」時最常見的情緒反應,兩者看似相近,但本質上其實大有不同。「緊張」是我們面對危險時的即時反應,而「焦慮」則是在我們預計危險將會出現時,一般比較持續的情緒狀態。
舉個例子,比如當我們行山時不慎在叢林中迷失,擔心自己的安全,整個人便會即時進入「緊張」狀態,預備隨時「戰鬥或逃跑」去保護自己。我們的腦會傳達信息到自主神經系統,腎上腺受交感神經刺激而產生腎上線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使身體作好準備。即時的身體反應包括: 加快心跳及血液循環,將血液從皮膚、手指和腳趾分流到有需要的部分如手臂、腿部和胸部,因此我們會感到手腳冰冷及麻木;因為呼吸速度加快的緣故,我們會感到呼吸困難甚至胸口痛楚;而由於輸送到腦部的血液也會相對地減少,這可能會產生暈眩、眼花、迷糊或不真實的感覺。加劇的新陳代謝會消耗很多能量,所以身體上的疲累是「緊張」過後必然會出現的事情。
在一般情況下,只要經過適當的休息,當壓力來源過去之後,身體便會自動從「緊張」的狀態復原過來。但是如果我們時常覺得自己受到威脅,便會長期處於「焦慮」狀態。 「焦慮」最主要的影響是將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威脅」的來源上,久而久之,思想便會傾向只集中於負面的可能及後果。在這「負面」模式之下,我們只會更加傾向不停地留意 周圍是否有威脅的跡象,從而令到我們更難把精神集中於生活中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很多人不明白,我們的想法其實是令我們焦慮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們必須知道「危險」 和「威脅」的感覺有時是十分主觀,所以,不同的心理特質也會直接影響一個人對壓力的看法和接受程度。
舒緩壓力有很多方法,例如吃些美食、去旅行、休息一 陣子等都是普遍的方法。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作息有時,堅持做帶氧運動,避免喝過多含咖啡因飲品及有效處理失眠也是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持續擔心及壓力的感覺即使在壓力源頭妥善處理後仍持續不散,甚至引發其他的身心症狀及毛病,便要正視如何克服「焦慮」的問題了。
正如以上所述,我們的思想是令我們產生焦慮的一個主因,要打破負面思想與焦慮情緒的相互影響及惡性循環,我們必須從改變思想入手。透過檢視焦慮時自動出現的一些想法是否與客觀事實相符,以及透過分析正反雙方的證據,可幫助自己更客觀地面對焦慮。
此外,有效的鬆弛練習也能幫助緩和焦慮情緒。在身處緊張場合之前或期間,不防做一下以下的深呼吸的練習:嘗試吸氣時心數4下,呼氣時也心數4下,重覆地維持4分鐘,看看心境有否平靜了、輕鬆了。你可以用口或鼻來呼吸,只要是最舒服的感覺便可以,但是要留意呼吸要緩緩的、溫和的,切忌速度過急。
「壓力」及其引致的情緒反應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事情,適度的緊張狀態可以幫助我們準備應對危險及挑戰。透過思想重整和鬆弛技巧來積極克服焦慮,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模式,我們便能戰勝壓力及樂享人生。如問題持續以至影響健康,便要向專業人士,例如醫生及臨床心理學家求助。
Centaline Club Quarterly Issue 16:Season 1 / 2018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18_1Q_16/mobile/index.html#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