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美角力 看本業發展
由美國主導的TPP(全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經歷多年的談判,終於達成協議。雖然中國並沒有參加這個組織,似被邊緣化,但由中國發起的亞投行(全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以及「一帶一路」,足以與之抗衡。大家都知道,中國要的是國際話語權,不再被美國牽着走,也可藉此舒緩中國產量過剩、勞動力過剩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可藉着這些大型基建項目,重塑中國品牌,一改過往作為世界工廠的低下地位。
中國是亞洲區內擁有最多鄰國的國家,被21個國家或地區環繞,與之接壤的國家不論大小,跟中國總有些磨擦。多數鄰國曾在不同朝代對中國俯首稱臣,近二百多年才陸續脫離,他們對中國經濟及政治力量的增長充滿恐懼與猜疑,擔心中國成為超級強國後,自己會再度被踩低。美國近年積極重返亞洲,除了在太平洋部署戰艦,也把握住中國與鄰國關係緊張的契機,軍事上聯合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菲律賓、日本,對之形成包圍。經濟上,更藉着TPP,聯合十多個國家,建立以美國主導的亞太自貿區,以經濟圍堵中國,限制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不過,縱然面對困難重重,亦不能阻撓中國壯大的決心,中國適時成立亞投行及提出「一帶一路」,這一著無疑是突圍的最佳方案。
與敵為盟,從來是化解外交矛盾的最佳策略。昔有張儀以連橫術破解六國合縱之法,今日中國拋出亞投行一招,輕易就吸納了域內37個國家,域外20個國家爭相加入,包括與美國素來交好的英、法等國。中美政治角力上,中國此仗明顯佔優。暫不論外交層面的得益,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對中國本身的發展也有重大意義,正好為國內過剩的自然及人力資源提供出路。這次,中國輸出的,不再是低端產能,預計中國將藉此機會,在公路、鐵路、港口等種種基建項目上,展示中國的先進技術及行業智慧,重塑中國品牌。
此外,以中國近年參與許多跨國聯盟,包括APEC(亞太經合組織)、GMS(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BRICs(金磚國家)、G20等等,與東南亞、中亞、南亞,以至歐洲、非洲等重要國家形成各種經濟聯盟,擴大共識,促進合作。凡此種種的積極部署,預見中美兩國相互抗衡的形勢將會持續,短期內或會為環球政治及經濟上帶來不明朗的因素。但長遠來說,中國日益強大是勢不可擋!
同樣道理,放諸於商業運作上,本港地產代理業的競爭也相當熾熱。中原地產創建於香港,經過大家多年不斷努力,也突圍而出樹立信譽品牌。現時分行版圖已幅射至中國內地以及澳門、台北、新加坡等37個城市。而近年港元因與美元掛鈎,持續強勢,許多國家的貨幣卻持續貶值,向來善於分散風險的香港人,明顯加重了海外投資置業的比例。中原為應這股需求,除了代理海外物業,繼英國、澳洲、新加坡等地的樓盤外,最近我們與台灣發展商遠雄簽訂策略夥伴合作協議,更在葵芳新都會廣場長設展銷中心,定期舉辦台灣置業投資及移民講座,讓港人能多了解台灣現況。另外,我們也與珠海橫琴的多個發展商積極合作,未來將加大在這個地區的服務。在本土方面,國內發展商近年積極在香港投地,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不會永遠由本地發展商獨大,故此我們早年在國內和發展商建立的關係也將大派用場。 或許有人會問,國家經濟、國際大局與地產代理或客戶服務有何相關?但當中的經歷及道理成敗可能是同出一轍。話說回頭,現實是,當香港樓市不振時,對國際形勢以至周邊環境多了解透徹,甚至掌握能影響各地樓市供應策略的因素,皆有助我們的服務開拓更多出路。更何況,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我們的服務對象來自世界各地,多了解就能摒除文化差異,真正明白客戶所需,才能提供貼心周到的服務。所以平日多看多思考,了解國情和世界大局,對我們百利而無一害。
CentaLife Issue 7:Season 4 / 2015
揭頁版: 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15_4Q_07/mobile/index.html#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