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光明的使者導盲犬

在香港這都會城市裡,有很多傷患殘疾人士都與健全人士一起努力為社會作出貢獻。大家不要以為他們會希冀憐惜的目光或喜歡求助,其實能獨立自如地享受生命才是他們所嚮往的。其中,近年來香港引進的導盲犬服務,對視障人士來說實是喜訊,為充滿障礙的生活中帶來一絲曙光。透過導盲犬的陪伴、引路,他們可以更有自信地生活,甚至與常人一樣發展事業、追求夢想,活出光彩。

香港統計月刊於2014年12月指出,香港有超過17萬名視障人士,約佔全港人口百分之2.4,其中7,800人為完全失明的。而全球導盲犬學校接獲導盲犬訓練申請,約佔視障人口百分之一,故估計香港約有逾1,700名人士需要導盲犬服務。香港導盲犬協會主席林衛邦指出,導盲犬是專業受訓犬隻,作為視障人士主要領路工具及好拍檔。

「導盲犬可提高視障者的活動能力及安全程度,大部分擁有導盲犬的視障人士,生活較開心,出街意慾高了,與人溝通及社會能力也變得強了。其實外國推行導盲犬服務已超過一百年,而且已發展成熟。但香港礙於社會對導盲犬的接受程度、住屋問題或視障者受到家人反對等等,在近年才開始起步。」林衛邦說。

成立於2011年的香港導盲犬協會,為首間提供導盲犬訓練及服務的慈善機構,最初是協會與不同機構合作,包括心光盲人院暨學校、香港盲人輔導會及國際導盲犬聯盟, 讓香港四位失明人士參加4人4狗先導計劃,在美國紐約導盲犬協會支持下,遠赴美國與導盲犬相處及訓練,成功配對與其導盲犬返港。其後,香港導盲犬協會獲得當地協會於2014及2015年每年捐贈兩隻導盲犬及提供導盲犬配對及行走訓練。至今香港導盲犬協會已可在本港進行導盲犬繁殖、寄養、培訓、配對等服務。協會現有導盲犬及幼犬共61隻,22 隻為服役中的導盲犬,其餘為正在受訓或準備受訓的導盲幼犬,預期首批本地自行培育的導盲犬將於今年底正式投入服務。

期望社會關懷與包容

香港導盲犬協會主席林衛邦
在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徐英偉 ( 右2) 及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總監張亮 ( 左 2) 拉開帷幕後,位於觀塘翠屏南邨的香港導盲犬協會賽馬會教育及培訓中心正式啟用。右1 及左1 為香港導盲犬協會主席林衛邦及副主席曾建平。
香港導盲犬協會董事會成員、教練團隊、中心職員及義工在中心啟用典禮上合照留念。

林衛邦表示,其實協會在過去發展導盲犬服務都遇到不少困難或環境挑戰,在之前位於火炭工廠大廈的會址,因缺乏地方訓練,訓練員需要到寄養家庭接幼犬上訓練課然後送回家,同一時間才訓練一隻犬,變成訓練效率低。而在今年四月得到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部的支持下,協會得以遷往觀塘翠屏南邨成立首間教育及培訓中心,約五千呎的服務平台,讓訓練員一次過可為多隻導盲犬進行培訓,亦讓協會的員工及義工可以在良好的環境工作及提供服務。中心會定期舉辦導盲犬認知講座、義工培訓課程及照顧幼犬工作坊等,令社會大眾對導盲犬有更多認識及給予接納。

「其實現時透過舉辦講座及政府對導盲犬的宣傳,都增進了大家對導盲犬的了解,部分公眾場所例如屋邨、食肆及商場,甚至戲院已開始容許導盲犬進入,不過很多時 只容許智障人士携同導盲犬的。其實犬隻在受訓期間亦需 要很多外出訓練,令導盲犬適應社區,但訓練員帶同犬隻 時常被拒進入公眾場所,而令訓練受到限制。我們為此已 經常與平機會、食環署等機構商討,希望受訓狗狗可以擴大活動範圍。同時亦希望政府修改衞生條例,讓受訓犬也 可與訓練員或寄養家庭進入餐廳內。」

此外,林衞邦謂,透過全球招聘,中心訓練及培育總監 Julijana Gyorgy Matesic (上圖前排右2)為富有三十年經驗的資深導盲犬導師,並兼任國際導盲犬聯盟評審局成員。在她領導下,協會的導盲犬訓練導師分別受訓於英國和澳洲,並獲國際資格認可;加上寄養家庭督導員、犬隻訓練員及犬隻健康和福 利主任組成一支兼具國際視野和熟悉本地環境的專業團隊。而協會於今年 6 月更獲得國際導盲犬聯盟(International Guide Dog Federation)認證,按照國際標準提供專業導盲犬訓練及培育服務,與歐美澳日等全 80多所導盲犬服務機構齊名。

嶄新的會址作為導盲犬訓練及舉辦講座的場地。
將設流浮山訓練學苑

在這七年間,協會的努力耕耘下,林衞邦自言最感欣慰是協會於今年7月初取得發展局的活化計劃,批准改建前流浮山警署成為一所香港導盲犬學苑,這學苑將於2023年落成及啟用,二萬多呎有很多發展空間,能同時容納 40 隻幼犬及供20至30隻成犬訓練所用。「該處遠離民居,可不用擔心太多狗隻被投訴,6個房間可改作狗房及供視障人士和導盲犬暫居相處互相適應,並可設狗隻繁殖場,預計每年可繁殖約40隻導盲幼犬。」

他補充說,該幢1962年被列為第三級古蹟的大樓,有不少具特色的地方將會保留,如入彈處、槍房、羈留室及天台位置的保安塔。協會計劃設收費導賞團,讓市民可與 導盲犬互動,亦可了解流浮山前警署的歷史和當地養蠔情況及風貌。預計項目將於2023年落成,建設成本為7,857萬元,每年營運開支約為200至300萬元。

發展局批出第五期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中的前流浮山警署項目,協會將改建為導盲犬學苑,大批傳媒獲安排實地視察。
觀塘的培訓中心已設有治療犬訓練室。
首推治療犬服務

談到未來的發展,林衞邦透露在導盲犬的訓練期間會發現犬隻的個性,大多數服從性高的適合作為導盲犬,而有少數較活潑好動的則可進行治療犬的訓練。按政府今年發表有關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有4萬多人,當中包括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及讀寫障礙等。根據外國經驗,若狗隻通過訓練可為自閉症兒童提供動物輔助治療,提升他們的身體、心理及社交能力。為配合需求,協會將與社福機構合作,在港首推治療犬服務。現時協會已有兩隻治療犬接受訓練,為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提供治療的選擇。

香港導盲犬協會目前提供導盲犬服務全屬免費,需要政府及社會機構、服務義工等協力支持。林衞邦表示協會經常開展籌款活動,並與企業發展成合作夥伴,以維持穩定運作及發揮服務潛力,期望大眾能群策群力達致傷健共融的和諧社會。

協會為籌募經費,推出了網上購物服務:http://www.guidedogs.org.hk/b5_shop.php, 包 括可愛的狗狗T恤、月曆、水杯及寵物用品等。
導盲犬的成長與訓練

第一代本地繁殖的導盲犬(Photo by Rolan Chu Studio)

「香港引入及繁殖的導盲犬一般是拉布拉多犬,通常情緒較穩定及有較佳的健康狀況。BB犬由出生至兩個月大都會與狗媽媽一起,而在兩個月大至十四個月都會由寄養家庭義務寄養,培養犬隻良好的生活習性,熟習未來成為導盲犬時各式各樣的服務環境,要懂得基本服從及有社會化訓練,所以我們會提供一般訓練課程予寄養家庭的義工。約14個月大,就交由寄宿家庭養育並進行為期四至六個月的正式導盲犬訓練,並需要帶狗狗來中心上課。無論寄養家庭或寄宿家庭,都需要看顧幼犬,懂得如何餵食及培養狗狗如廁的習慣等,不能盲目寵壞,畢竟狗狗也有黃金的學習期。」香港導盲犬協會導盲犬導師Fish Chan(下圖紅衫)說。

Fish表示,犬隻經過歷時6個月訓練,準導盲犬將配 戴導盲鞍,並學習按使用者所發出的口令動作指示,帶領 使用者穿梭於各種環境。「人類的打駡方式不能令狗隻學習,要以鼓勵引導的方法。並要讓牠們習慣跟人一起生活,如搭車及到餐廳都要坐定定,主人在工作或開會時也要乖乖伏地等候。要培養牠們有耐性及自信心。導盲犬的主要作用是在與主人外出時,要引領視障者避開障礙物,知道有危險時便要停低,而障礙物不只路面,腰以上的或流動 障礙物也要察覺,並會自動跟隨人流調節步速。」

導盲犬在受訓時會穿著醒目的橙色「校服」,到進階訓練則會配戴導盲鞍以適應將來為視障人士牽引帶路。

她又說有些犬隻是天生會保護主人安全,但有些是要經過學習才能做到的。而導盲犬亦要懂得不能盲從主人的命令,預知有危險時也要停步。成功完成訓練的導盲犬便可以服役, 與申請導盲犬服務的視障人士配對。「通常視障人士要有持白杖可以定向行走的能力才可申請導盲犬服務,雙方做配對有時如『相睇』一樣,也會一見鍾情或一拍即合的,還要觀察大家的個性及步伐是否一致呢!若一個行得慢一個快步跑就注定失敗了。」Fish 笑說。

另外,Fish亦指很多人對導盲犬有誤解,認為牠是被訓練成終身苦命的工作,不能笑不能玩。但其實當牠與主人回家後,脫下導盲鞍(工作服),便可如一般狗狗一樣在家玩樂、 咬咬骨頭。就如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況且主人差不多 24 小時與導盲犬一起,互相照顧的,比起其他狗狗來說,與主人相伴的時間更多。

入職中心當訓練員達五年的Fish,自言很喜愛目前的工作,認為很有挑戰性。因為每隻狗都有不同性格,經常要想如何令狗狗成功學習的方法,而每次見到導盲犬與視障主人配對時,由他們不協調到有默契,不其然產生滿足感。同時也發覺 狗狗對社區的感染力很大。她舉例說,坐交通工具如地鐵時,通常各乘客都看着手機又或目無表情,但當見到她帶着訓練犬時,大家目光就專注地看狗狗,很自然地開心笑了。

心連心 互相扶持

曾建平與Deanna互相照顧,很有默契。

「視障人士都有選擇用白杖或導盲犬的權利,有了Deanna可以令我非常獨立地生活,牠時常可帶我要去的地方,有如心靈相通,我們相處了一個星期便已很有默契。」從幼時開始患了遺傳性退化眼疾的曾建平說。

曾建平以前是一間企業的主管,45歲退休後就一直擔任社福機構的義務工作,經常往外地開會,現時他為香港導盲犬協會副主席。曾建平說,4歲開始已因視網膜色素病變,眼睛漸漸退化了。他憶記第一次接觸導盲犬是1996年在參與美國一個會議。「當時知道會場有百多隻導盲犬,但聽不到一聲犬吠或四處跑的聲音,當時令我覺得好震撼,心想香港會甚麼時候可以有導盲犬服務呢?之後十多年來就一直與相關機構聯繫,終於在2011年與有志人士一起成立香港導盲犬協會。」

不過,曾建平說並非所有視障者都需要導盲犬服務,是因人而異的,經常要出外的就特別需要。「我是經常外出開會,有了導盲犬Deanna令我的生活起了變化,有了牠的陪伴,令我可獨立行走,不用事事向人求助。我經常帶着牠坐飛機往外地,當入住酒店返回房間時,Deanna就一定可以幫我找回房間,早上想去餐廳吃早餐,Deanna又竟然可找到餐廳,好神奇﹗」

「Deanna每日24小時都陪伴我,我又成日同佢傾偈,其實我向別人讚牠或者說牠頑皮,Deanna都會知道的。而我平日都會自己照顧牠,幫牠刷牙、梳毛、洗耳仔及沖涼,我都會自己做。與Deanna相處了六 年,如家人一樣。」

曾建平謂,由於有自身的體驗,也鼓勵其他視障人士能使用導盲犬服務,加強自信心及提高日常生活質素。

關懷大使黃日華

中原地產亞太區主席兼行政總裁暨香港導盲犬協會執行委員黃偉雄 ( 左 )、協會榮譽秘書莊陳有 ( 中 ) 與關愛大使黃日華期望香港導盲犬服務繼續擴展,前為快將肩負導盲工作的 Memory。

很多演藝界人士都十分關懷社會,很多時大家都合力籌款捐助有需要的人,正如藝人黃日華7年來都擔任香港導盲犬協會的關愛大使。他說:「在小時候看過紀 錄片,知道外國很早以前就已經發展了導盲犬服務,看到導盲犬如何幫助視障人士,覺得發展這服務很有意義,我太太的朋友為協會服務的義工,在推介下我便答應擔任大使,時常出席導盲犬的相關活動又或協助籌款。」

黃日華說這幾年間發覺社會對導盲犬開始認識及接納,但還要加強推廣,希望大家也盡力獻出愛心與金錢支持協會發展導盲犬服務。而他其實早已身體力行,在早年已籌款捐助協會發展。「在2013年我與太太為紀念結婚25周年,當時舉辦粵曲晚會籌款,成績很理想,將捐款贈予導盲犬協會發展,覺得有雙重紀念意義。而協會在兩年前引入導盲犬,為答謝我便將其中一隻給我命名,我與太太將牠名為『Memory』,作為紀念。而Memory在半年前開始受訓,快要投入導盲犬的工作呢!」

Text: Wendy
Photo: Henry, Rolan Chu Studio, Hong Kong Guide Dogs Association

Centaline Club Quarterly Issue 19:Season 4 / 2018

揭頁版:http://www.centalineclub.com/newsletter/2018_4Q_19/mobile/index.html#p=22

你可能感興趣...